文丝不动 wén sī bù dòng

abcd式
拼音wén sī bù dòng
注音ㄨㄣˊㄙㄅㄨˋㄉㄨㄥˋ
繁体文絲不動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文丝不动的解释
形容文思枯竭,写不出东西来。
出处

1.

杨朔《三千里江山》:“路边几棵见了风,最爱噪嘴的小叶杨也那么安生,文丝不动。”

2.

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书中描述了主人公因文思枯竭而无法写作的情景。
寓意
提醒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瓶颈,需要耐心和坚持。
列子

1.

作家在创作新书时,突然文思不动,感到非常苦恼。

2.

小明在写作文时,文思不动,只能盯着空白纸发呆。

3.

面对重要的报告,经理文思不动,迟迟无法完成。

4.

诗人昨晚文思不动,写不出任何诗句,感到非常沮丧。

5.

在比赛中,选手文思不动,无法继续答题,遗憾出局。

文丝不动的翻译
德语
Schreibblockade
日语
文思が止まる
法语
blocage de l'écrivain
英语
writer's block
文丝不动的字意分解
wén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3: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4: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5:美德;文德。
6: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7:文献,经典;韵文。
8: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9: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10:法令条文。
11:文教;礼节仪式。
1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3: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14: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15:修饰;文饰。
16:装饰。
17: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8:紊乱的。
19:用于计算纺织物。
20:姓。
1:(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2:同本义。
3: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4:线。
5:丝织品。
6: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7: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8:缫丝;纺丝。
9: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10: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11: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文丝不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wén sī bù dòng)。abcd式组合,文丝不动意思是:形容文思枯竭,写不出东西来。 提醒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瓶颈,需要耐心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