铩羽暴鳞 shā yǔ bào lín

abcd式
拼音shā yǔ bào lín
注音ㄕㄚㄩˇㄅㄠˋㄌㄧㄣˊ
繁体鎩羽暴鱗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铩羽暴鳞的解释
形容一种凶猛而令人畏惧的动物形象,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威势。
出处

1.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2.

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描述了一种名为“铩羽暴鳞”的奇异生物。
寓意
强调力量和威势的不可抗拒性,提醒人们面对强大力量时的敬畏与警惕。
列子

1.

小男孩在动物园看到狮子时,惊叹于它的铩羽暴鳞。

2.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以铩羽暴鳞的形象出现,让读者感到恐惧。

3.

在比赛中,运动员展现出铩羽暴鳞的气势,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4.

动画片中的怪兽以铩羽暴鳞的外形设计,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

5.

在舞台上,演员通过铩羽暴鳞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角色的形象。

铩羽暴鳞的翻译
德语
wild und bedrohlich
日语
猛々しく恐ろしい
法语
féroce et menaçant
英语
fierce and menacing
铩羽暴鳞的字意分解
shā
1:长刃矛,古代的一种兵器。
2:铍有镡。
3:摧残;伤害。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2:同本义。
3:鸟类。
4:鸟虫的翅膀。
5:指旌旗。
bào
1:显露;暴露。
2:糟蹋,损害。
3:欺凌。
4:徒手搏。
5:凶恶,残暴。
6:急骤;猛烈。
7:脾气过分急躁。
8:突然;猝然。
9:急剧地。
1:(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2:同本义。
3:暴露;显露。
lín
1:(形声。从鱼,粦(lìn)声。本义:鱼甲)。
2:同本义。
3:鳞片状物。
4:鱼的代称。
5:有鳞动物的总称。
6:姓。

铩羽暴鳞,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 yǔ bào lín)。abcd式组合,铩羽暴鳞意思是:形容一种凶猛而令人畏惧的动物形象,常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威势。 强调力量和威势的不可抗拒性,提醒人们面对强大力量时的敬畏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