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人迹的解释
形容荒凉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
出处
1.
唐·常沂《灵鬼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2.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闻道阙下多英俊,恐君未识,杳无人迹。”寓意
提醒人们在选择生活环境时要考虑到环境的荒凉与孤寂。
列子
1.
这片森林杳无人迹,只有少数探险者敢于深入。2.
我们来到了一座杳无人迹的小岛,感觉像是与世隔绝。3.
这条古道杳无人迹,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4.
他选择在杳无人迹的山区隐居,享受宁静的生活。5.
探险队在杳无人迹的沙漠中发现了古代遗迹。6.
穿过小亭,有秋千一架,上与云齐;而罥索沉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杳无人迹的翻译
德语
verlassen und unbewohnt
日语
人跡稀少
法语
désert et inhabité
英语
deserted and uninhabited
杳无人迹的字意分解
yǎo
1:(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2:同本义。
3:幽深。
4:渺茫;深远;高远。
mó
1:“南无”(nāmó):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wú
1:(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同本义。
3: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4:没有,跟“有”相对。
5: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6: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7:未,不曾,没。
8:不必,不值得。
9:
10: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11: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12:用在句首,无义。
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rén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同本义。
3: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4:别人,他人。
5:民,百姓。
6:指成年人。
7:伴侣。
8:果仁
9:仁爱。
10: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jì
1:同本义。
2:留下的印子。
3: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4:功劳。
5:追踪;追寻。

杳无人迹,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ǎo wú rén jì)。abcd式组合,杳无人迹意思是:形容荒凉偏僻,人迹罕至的地方。 提醒人们在选择生活环境时要考虑到环境的荒凉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