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而至 jiē zhǒng ér zhì

abac式
拼音jiē zhǒng ér zhì
注音ㄐㄧㄝˊㄓㄨㄥˇㄦˊㄓˋ
繁体接踵而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接踵而至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接连不断地到来或发生,强调一种连续性和频繁性。
出处

1.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四面皆至,项王乃谓其众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王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者有以百骑来者,吾且与之俱出,沛公不吾仇,彼且我谁?’于是项王乃上马,令其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汉军乃大惊,曰:‘项王乃欲突围!’于是四面楚歌,项王乃夜出,汉军追之,项王乃至乌江,乌江亭长欲渡项王,项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自刎而死。项王死后,汉军及诸侯兵接踵而至,争相夺取项王之首级。
寓意
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应对连续发生的事件或挑战。
列子

1.

节假日期间,游客接踵而至,景区一片热闹景象。

2.

新品上市后,顾客接踵而至,商店忙得不可开交。

3.

每逢周末,公园里的人接踵而至,享受着休闲时光。

4.

比赛开始后,观众接踵而至,体育场座无虚席。

5.

开学第一天,学生们接踵而至,校园充满了活力。

6.

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 ★章炳麟《箴新党论》

接踵而至的翻译
德语
in schneller Folge kommen
日语
次々とやってくる
法语
arriver en succession rapide
英语
come in quick succession
接踵而至的字意分解
jiē
1:(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交合;会合。
3:迎接。
4:接见;接待。
5:靠近;接触。
6:连续;继续。
7:连接。
8:承接,收受。
9:缚。
10:交往,交情。
11:姓。
jié
1:迅速,敏捷。
zhǒng
1:(形声。从足,重声。本义:追逐)。
2:同本义。
3:跟随。
4:至;亲到。
5:继承。
6: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zhì
1:(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3:来;去。
4: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5:深。
6:得当;恰当。
7:真挚;诚挚。
8:周到。
9:大。
10:极;最。
11:一定;必。
12:竟,竟然。
13:夏至、冬至的简称。
14: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15: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16:准则。
17:乃;乃至;以至。
18: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19:到…时候。

接踵而至,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iē zhǒng ér zhì)。abac式组合,接踵而至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接连不断地到来或发生,强调一种连续性和频繁性。 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应对连续发生的事件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