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逊的解释
形容言辞不恭敬,言语出格或无礼。
出处
1.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2.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出言不逊,群臣弗便。'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的礼貌和分寸,尊重他人。
列子
1.
他在聚会上出言不逊,惹得大家都很不高兴。2.
小明因为出言不逊被老师批评了。3.
同事因为出言不逊被领导训斥。4.
他在讨论中出言不逊,导致讨论无法继续。5.
朋友因为出言不逊而失去了很多朋友。6.
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出言不逊的翻译
德语
unhöflich sprechen
日语
言葉が粗野
法语
parler sans respect
英语
speak rudely
出言不逊的字意分解
chū
1:(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同本义。
3: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4:出现;显露。
5:生产;产生。
6:高出;超出。
7:使出;拿出;取出。
8:发出,发布。
9:逃亡。
10: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ùn
1:(形声。从辵(chuò),孙声。本义:逃遁)。
2:同本义。
3:辞让;退让。
4:谦逊;恭顺。

出言不逊,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chū yán bù xùn)。abac式组合,出言不逊意思是:形容言辞不恭敬,言语出格或无礼。 提醒人们要注意言辞的礼貌和分寸,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