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可畏 xià rì kě wèi

abcd式
拼音xià rì kě wèi
注音ㄒㄧㄚˋㄖˋㄎㄜˋㄨㄟˋ
繁体夏日可畏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酷暑难当
  • 炎热难耐
  • 烈日炎炎
反义词
夏日可畏的解释
形容夏天的酷热让人感到畏惧。
出处

1.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2.

出自《诗经·小雅·四月》中的“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表达了夏季的炎热。
寓意
提醒人们要注意夏季的高温天气,合理安排活动。
列子

1.

夏日可畏,出去玩耍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2.

炎炎夏日,公园里的人们纷纷寻找阴凉处避暑,真是夏日可畏。

3.

在夏日可畏的午后,小明选择在家中吹着空调看书。

4.

夏日可畏,连狗狗都懒得出门,只想趴在阴凉处休息。

5.

面对夏日可畏的高温,工人们依然坚持在户外工作,令人敬佩。

夏日可畏的翻译
德语
die Hitze des Sommers ist furchteinflößend
日语
夏の暑さは恐ろしい
法语
la chaleur de l'été est redoutable
英语
the heat of summer is fearsome
夏日可畏的字意分解
xià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大屋。
8: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9:大。
10:华彩,即五色。
11:姓。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2:同本义。
3:白天,白昼。
4: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5:一昼夜。
6:时间,光阴。
7:每日,每天。
8:他日,改天。
9:往日,从前。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wèi
1:(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3:敬;敬服。
4:担心。
5:避开。
6:憎恶;怨恨。
7: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8:弯曲处。
9:罪。
10:险恶的。

夏日可畏,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à rì kě wèi)。abcd式组合,夏日可畏意思是:形容夏天的酷热让人感到畏惧。 提醒人们要注意夏季的高温天气,合理安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