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不阿的解释
形容人站立时不畏惧、不屈服,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姿态。
出处
1.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第七卷:“余谓果有其事,年罹严谴,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世宗之知人则哲。”2.
该成语来源不详,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新造词。寓意
强调坚定不移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
列子
1.
面对困难,他总是柴立不阿,坚持自己的信念。2.
在激烈的比赛中,他柴立不阿,展现出顽强的意志。3.
即使受到批评,他依然柴立不阿,继续自己的研究。4.
在危险的环境中,他柴立不阿,保护了大家的安全。5.
面对诱惑,他柴立不阿,保持了自己的原则。6.
他当官以来一向都~,因此仕途失意。柴立不阿的翻译
德语
standhaft und unnachgiebig bleiben
日语
頑として屈しない
法语
rester ferme et inflexible
英语
stand firm and unyielding
柴立不阿的字意分解
chái
1:(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
2:同本义。
3: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
4: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5:注:“柴,祭天告至也。”。
6:姓。
zhài
1:编木维护四周。
2:覆盖。
3:阻塞;闭塞。
4:防守的栅栏篱障。
5:也指村墅。
lì
1:(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同本义。
3: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4:设置;设立。
5:确定;决定。
6:存在;生存。
7:立身;立足。
8:登位,即位。
9:又。
10:又。
11: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12:临,到。
13:进食。
14:爵次、位次。
15:立时;立刻。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ē
1:(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同本义。
3:泛指山。
4:山坡。
5: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6:曲隅,角落。
7:水边。
8:曲从;迎合。
ā
1:(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3: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4:阿托(10-18)的简称。
5:表示疑问、肯定、呼召、祈请等语气。
ǎ
1: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à
1:

柴立不阿,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ái lì bù ā)。abcd式组合,柴立不阿意思是:形容人站立时不畏惧、不屈服,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姿态。 强调坚定不移的精神和面对困难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