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笔难书的解释
形容事情复杂、难以用笔墨形容,通常用来表达某事繁多或难以描述。
出处
1.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2.
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句为'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寓意
表达对某事物的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的感叹,提醒人们要对复杂的事物保持敬畏和理解。
列子
1.
他经历的苦难罄笔难书,令人唏嘘。2.
这个城市的美景罄笔难书,每个角落都值得细细品味。3.
她的成就罄笔难书,真是令人钦佩。4.
家庭的变故罄笔难书,让人难以忘怀。5.
这个故事中的曲折情节罄笔难书,引人入胜。罄笔难书的翻译
德语
nicht zu beschreiben
日语
筆舌に尽くしがたい
法语
indescriptible
英语
beyond description
罄笔难书的字意分解
qìng
1:(形声。本义:器中空)。
2:同本义。
3:严整。
4:用尽;消耗殆尽。
5:乐器。
bǐ
1:(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同本义。
3:笔法。曲笔,伏笔。
4:书写;记载。
5: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nán
1:(形声。从隹(zhuī)?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困难;艰难;不容易。
3:不可;不好。
4: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5:使感到困难。
6:
7:恐惧。
8:敬。
9:驱除疫鬼之祭。
nàn
1: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2: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3:怨仇;仇敌。
4:诘问;责难。
5:抵挡;拒斥。
6:论说;争辩。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罄笔难书,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qìng bǐ nán shū)。abcd式组合,罄笔难书意思是:形容事情复杂、难以用笔墨形容,通常用来表达某事繁多或难以描述。 表达对某事物的复杂性和不可穷尽性的感叹,提醒人们要对复杂的事物保持敬畏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