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徒跣的解释
形容被放逐或流放的人赤脚行走,象征着一种艰难困苦的处境。
出处
1.
《汉书·王嘉传》:“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徒跣而走,乘马者驰,天惑其意,不能自止。”2.
出自《史记·屈原列传》,描述屈原被放逐后艰难的生活状态。寓意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体会艰难困苦的磨炼。
列子
1.
他在荒野中被发徒跣,寻找新的生活希望。2.
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发徒跣,经历了无数的磨难。3.
被发徒跣的日子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安稳生活。4.
在被发徒跣的艰苦岁月里,他学会了坚强。5.
被发徒跣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不易。6.
可怜诸王~,极口呼冤,随他叫破喉咙,没一个出来救护。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九十八回被发徒跣的翻译
德语
barfuß und zerzaust
日语
髪を振り乱し素足で
法语
pieds nus et échevelé
英语
barefoot and disheveled
被发徒跣的字意分解
bèi
1:(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同本义。
3:表面。
4:被覆;遮盖。
5:蒙受,遭受。
6:及;到达。
7:加;施加。
8:表示被动:叫;让。
pī
1:(后作“披”)。
2:搭衣于肩背。
3:穿着。
4:打开。
fā
1:(形声。本义: 放箭)。
2:同本义。
3:出发;上路。
4:打开;开启。
5:征发;征调。
6:发生;发出。
7:发布;宣告。
8:抒发;发泄。
9:派遣。
10:挖掘。
11:花开放。
12:送出;交付。与“收”相对;发出。
13:显现;显露。
14:揭露;暴露。
15:点燃;燃烧起来 褺。
16:除去;错乱。
17:效法,遵守。
fà
1:头发,人头上的毛 ?。
2:草木。
3:古代旐末形如燕尾的垂旒;旗帜的通称。
fèi
1:崩坏;停止。
tú
1:(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2: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3: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4:服徭役的人。
5:门徒,弟子。
6:奴仆。
7:独,仅仅。
8:徒然,枉然。
9:姓。
xiǎn
1:(形声。从足,先声。本义:赤脚)同本义。

被发徒跣,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bèi fā tú xiǎn)。abcd式组合,被发徒跣意思是:形容被放逐或流放的人赤脚行走,象征着一种艰难困苦的处境。 提醒人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体会艰难困苦的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