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云行泥的解释
形容人或事物既能在高处行走,又能在低处行走,象征着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有高低兼顾的处世能力。
出处
1.
《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2.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人引申为“乘云行泥”。寓意
强调适应能力和灵活性,鼓励人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
列子
1.
他无论在高端会议上,还是在基层调研中,都能乘云行泥,处理得游刃有余。2.
她在公司里无论是面对高层领导,还是与普通员工交流,都能乘云行泥,游走自如。3.
这个项目经理在处理复杂项目时,总是能够乘云行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4.
艺术家在创作时,能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乘云行泥,作品深受好评。5.
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都能乘云行泥,迅速适应新环境。乘云行泥的翻译
德语
sich an alle Situationen anpassen
日语
あらゆる状況に適応する
法语
s'adapter à toutes les situations
英语
adapt to all situations
乘云行泥的字意分解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
2:同本义。
3:骑;坐。
4:驱马驾车;驾驭。
5:趁着;利用。
6:凭持;依仗。
7:冒着。
8:交错(出现)。
shèng
1:用以指车兵。
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3: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4:用以计算车子。
5:用以计算马。四匹。
6:用以计算船只。
7:用以计算田地、区域的单位,犹丘。
8:用以计算轿子、梯子等。
9:军赋的计算单位。古井田制,九夫为井,十六井为丘,四丘为甸,一甸土地所出的军赋叫乘(包括战车、甲士和步卒)。
yún
1:(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同本义。
3: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4: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5:借指高空。
6:云南省的简称。
7:比喻盛多。
8:比喻高。
9:说。
10:有。
11:为,是。
12:旋。
13:无实在意义。
14:如此;这样。
15:姓。
háng
1:(象形。本义:道路)。
2:同本义。
3: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4: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5:队伍,军队。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7:辈分。
8:连续贯穿。
9:这里 ——表示处所。
10:那里 ——表示处所。
hàng
1:刚强。
héng
1:——“道行”(dàohéng):僧道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
xíng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3:出游;出行;出动。
4:运行。
5:流动,流通。
6:流行;流传。
7:做;从事某种活动。
8:实施。
9:离开。
10:路程。
11: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12:行为。
13:品行。
14:即将…。
15:姓。
ní
1:(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3:泥土;泥巴。
4:泥水,稀泥;烂泥。
5: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6:读“niè”,通“涅”,染黑。
7:软弱无力。
nì
1:阻塞,阻滞。
2: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3:涂沫。
4:糊。
5:软求,软缠;缠着。

乘云行泥,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chéng yún xíng ní)。abcd式组合,乘云行泥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既能在高处行走,又能在低处行走,象征着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有高低兼顾的处世能力。 强调适应能力和灵活性,鼓励人们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