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于成例 gé yú chéng lì

abac式
拼音gé yú chéng lì
注音ㄍㄜˊㄩˊㄔㄥˊㄌㄧˋ
繁体格于成例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格于成例的解释
指某事物的做法或处理方式与常规或成例不同,强调特例或例外情况。
出处

1.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2.

出自《后汉书·郑玄传》,原句为“格于成例,不得自专”。
寓意
强调创新和突破常规的重要性,鼓励在特定情境下敢于打破常规。
列子

1.

小明的解题方法格于成例,老师特别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

2.

她的绘画风格格于成例,深受艺术评论家的好评。

3.

这个团队的管理方式格于成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他设计的产品格于成例,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5.

这次活动的策划格于成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自知旗人~,向来没有个点鼎甲的。”

格于成例的翻译
德语
vom Üblichen abweichen
日语
常例から逸脱する
法语
dévier de la norme
英语
deviate from the norm
格于成例的字意分解
1:(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2:同本义。
3:引申为格子。
4:栅栏。
5:法式;标准;规格。
6:箭靶子。
7:表明某词在一定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意义关系的屈折变化形式(如主格、 宾格、 所有格)。
8:茖葱。山葱。
9:村落。
10:阻止;搁置。
11:纠正,匡正。
12:推究。
13:击打;格斗。
14:击杀;搏杀。
15:抗拒;抗御。
16:古书借“格”为“佫”。来到,到达。
17:大。
1: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3:取。
4:如;好像。
5: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6: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7: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8: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9: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10:
11:姓。
ché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同本义。
3:变成;成为。
4:形成。
5: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6:树立。
7:平定;讲和。
8:成功。
1:(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2:类;列。
3:可以作依据的事物;例子。
4:规定;规则;条例。

格于成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gé yú chéng lì)。abac式组合,格于成例意思是:指某事物的做法或处理方式与常规或成例不同,强调特例或例外情况。 强调创新和突破常规的重要性,鼓励在特定情境下敢于打破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