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丝之变的解释
染丝之变指的是在染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染色不均匀或出现其他问题的现象,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出现意外或不顺利的情况。
出处
1.
《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2.
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文为“染丝之变,至于五色”,用来比喻变化无常。寓意
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应对意外变化的准备,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
列子
1.
在制作手工艺品时,染丝之变让小明不得不重新开始。2.
实验过程中,染丝之变导致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3.
在绘画课上,染丝之变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应对突发情况。4.
烹饪时,染丝之变让菜品的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5.
在编织过程中,染丝之变让成品有了意想不到的美感。6.
故友之好,请于此辞:~,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 ★《晋书·袁乔传》染丝之变的翻译
德语
Färbungsveränderung
日语
染色変化
法语
changement de teinture
英语
change in dyeing
染丝之变的字意分解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sī
1:(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2:同本义。
3: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4:线。
5:丝织品。
6: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7: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8:缫丝;纺丝。
9: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10: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11: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biàn
1:(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同本义。
3:变通。
4:发动事变。
5: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6: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染丝之变,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rǎn sī zhī biàn)。abcd式组合,染丝之变意思是:染丝之变指的是在染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染色不均匀或出现其他问题的现象,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出现意外或不顺利的情况。 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好应对意外变化的准备,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