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xiū è zhī xīn

abcd式
拼音xiū è zhī xīn
注音ㄒㄧㄡㄜˊㄓㄓㄒㄧㄣㄖㄣˊㄐㄧㄝㄧㄡˋㄓㄓ
繁体羞惡噁之之心人皆有之之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知耻之心
  • 廉耻之心
  • 羞耻感
反义词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解释
指人天生具有羞耻和厌恶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是孟子提出的“四端”之一。
出处

1.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2.

《孟子·公孙丑上》:'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寓意
强调人应具备道德自律和羞耻感,以维护社会道德规范。
列子

1.

小明犯了错后,羞恶之心让他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

2.

看到别人做坏事,小红的羞恶之心让她感到不舒服。

3.

老师教育学生要有羞恶之心,这样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4.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羞恶之心会让人们感到难为情。

5.

面对不公正的行为,羞恶之心促使小刚站出来维护正义。

6.

~,某虽为盗,良心岂尽丧乎? ★明·熊大木《杨家府演义》第二回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翻译
德语
Schamgefühl
日语
羞恥心
法语
sens de la honte
英语
sense of shame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字意分解
xiū
1:(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2:同本义。
3:推荐;进用。
4:假借为“丑”。感到耻辱。
5:因惭愧而难为情。
6:嘲弄;侮辱。
7:怕。
8:熟的食物。
è
1:(形声。从心,亚声。本义:过失)。
2:同本义。
3:泛指一般罪恶。
4:恶人;坏人。
5:丑陋。
6:坏;不好。
7:污秽;肮脏。
8:贫瘠。
1: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么”。
2:表示惊讶。
ě
1:要呕吐的感觉
1:讨厌;憎恶。
2:嫉妒。
3:诽谤;中伤。
4:忌讳。
5:羞耻,羞愧。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ū è zhī xīn)。abcd式组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意思是:指人天生具有羞耻和厌恶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是孟子提出的“四端”之一。 强调人应具备道德自律和羞耻感,以维护社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