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令色 jìng yán lìng sè

abac式
拼音jìng yán lìng sè
注音ㄐㄧㄥˋㄧㄢˊㄌㄧㄥˊㄙㄜˋ
繁体静言令色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静言令色的解释
形容人言语谨慎,态度恭敬,常用来描述对人小心翼翼、小心侍候的样子。
出处

1.

东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2.

出自《论语·乡党》:'静言庸违,夙兴夜寐,无违也。'后演变为成语。
寓意
强调在特定场合或对特定人群保持谨慎和恭敬的态度。
列子

1.

在长辈面前,他总是静言令色,不敢有半点失礼。

2.

她在新工作的第一天,静言令色,生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

面对严格的老师,学生们都静言令色,不敢大声喧哗。

4.

在正式场合,他总是静言令色,表现得非常有礼貌。

5.

为了不惹怒老板,他每次汇报工作时都静言令色。

6.

~,即巧言令色。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三》

静言令色的翻译
德语
vorsichtig sprechen und respektvoll handeln
日语
慎重に話し、敬意を持って行動する
法语
parler prudemment et agir respectueusement
英语
speak cautiously and act respectfully
静言令色的字意分解
jìng
1:(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安静;宁静。
3: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4:没有声响;寂静。
5:干净,纯净。
6:善。
7:倦怠。
8:清理;使干净。
9:使安定。
10: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11:古州名。
12: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13: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14:真情。
15: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líng
1:听从
2:名词
3:假设语气词。
lǐng
1: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 500 张为一令。
lìng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3:又。
4:命名。
5:使,让。
6:又。
7:命令;法令。
8:时令,季节。
9: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10: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11:官名。
12: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13:名声。
14: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15:美善。
16: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17:又。
18:假使,假设。
1:(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同本义。
3:又。
4:颜色。
5: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6: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7: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8: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9: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10:风景;景观。
11:天色。
12:生气;变脸。
13:惊惧。
shǎi

静言令色,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ìng yán lìng sè)。abac式组合,静言令色意思是:形容人言语谨慎,态度恭敬,常用来描述对人小心翼翼、小心侍候的样子。 强调在特定场合或对特定人群保持谨慎和恭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