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兵秣马 shù bīng mò mǎ

abac式
拼音shù bīng mò mǎ
注音ㄕㄨˋㄅㄧㄥㄇㄛˋㄇㄚˇ
繁体束兵秣馬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束兵秣马的解释
形容军队整顿兵马,准备作战或远征,强调军队的准备工作和状态。
出处

1.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后人有诗叹玄德曰:‘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2.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救郑者必许与鄢,郑若许之,则秦师去矣。'郑伯从之。许、鄢果至,郑人束兵秣马以待之。'
寓意
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列子

1.

为了参加比赛,队员们束兵秣马,认真备战。

2.

为了迎接新学期,学生们束兵秣马,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3.

为了家庭旅行,父母束兵秣马,提前规划行程。

4.

为了参加马拉松,跑友们束兵秣马,进行系统训练。

5.

为了开展新项目,团队束兵秣马,制定详细计划。

束兵秣马的翻译
德语
sich auf die Schlacht vorbereiten
日语
戦闘の準備をする
法语
se préparer au combat
英语
prepare for battle
束兵秣马的字意分解
shù
1:(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2:同本义。
3:约束;限制。
4:收拾;整理。
5:搁置。
6:把,小捆。
7:姓。
bīng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7:牌戏名。
8: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9: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10:用兵器攻击,刺杀。
11:伤害。
1:(形声。从禾,末声。本义:喂马的谷饲料) 同本义(如干草、植物、谷草)。
1:(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3:“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4:驾着马。
5:姓。

束兵秣马,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ù bīng mò mǎ)。abac式组合,束兵秣马意思是:形容军队整顿兵马,准备作战或远征,强调军队的准备工作和状态。 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