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 shǐ zuò yǒng zhě

abcd式
拼音shǐ zuò yǒng zhě
注音ㄕˇㄗㄨㄛˋㄩㄥˇㄓㄜˇ
繁体始作俑者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 功臣
  • 始作俑端
  • 元勋
始作俑者的解释
始作俑者原指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或某种坏事的开头者。
出处

1.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寓意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不良风气的起源,强调对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感。
列子

1.

小区里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始作俑者应该受到批评。

2.

班级里的不良风气是从那个始作俑者开始的。

3.

公司的加班文化是由始作俑者推动的。

4.

这个游戏中的作弊行为是从始作俑者那里开始的。

5.

社区里的噪音污染始作俑者应该受到邻居的指责。

6.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始作俑者的翻译
德语
der Urheber einer schlechten Praxis
日语
悪しき慣習の始祖
法语
l'initiateur d'une mauvaise pratique
英语
the originator of an evil practice
始作俑者的字意分解
shǐ
1:(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2:同本义。与“终”相对。
3:过去,从前。
4:根本,本源。
5:当初,在最初的时候。
6:曾,尝。
7:刚刚;才。
8:然后;随之;立刻就。
9:仅仅,只。
10:谋划。
11:滋生。
12:姓。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yǒng
1:(形声。从人,甬(yǒng)声。本义: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因象人。故从人) 同本义。
zhě
1:(《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2:同本义。
3: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4:指代人。
5:指代事或物。
6: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
7: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8: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9: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10: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11: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12:表示祈使语气。
13:表示商榷。
14: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15:“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16:轻狂。
17:虚假,不老实。
18:(zhū)。众多。
19:假借,借口。

始作俑者,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ǐ zuò yǒng zhě)。abcd式组合,始作俑者意思是:始作俑者原指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或某种坏事的开头者。 提醒人们要警惕和抵制不良风气的起源,强调对社会负面影响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