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应心的解释
形容做事时手的动作跟不上内心的想法,常用来描述技术或能力不足以实现内心的意图。
出处
1.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2.
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文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寓意
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量力而行,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列子
1.
小明第一次学画画,总是手不应心,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2.
虽然他很想快点完成这个模型,但手不应心,总是组装不好。3.
她想做出精美的蛋糕,但手不应心,总是做不好装饰。4.
第一次使用新软件,他手不应心,总是操作错误。5.
虽然他有很好的创意,但手不应心,无法在实践中实现。6.
可惜才不逮意,~,于是急切中连“简明”、“清晰”、“条理”等一切散文底基本条件都置诸脑后了。 ★沈从文《艺术教育·滥用名词的商榷》手不应心的翻译
德语
die Hand kann dem Herzen nicht folgen
日语
手が心に追いつかない
法语
la main ne suit pas le cœur
英语
the hand cannot keep up with the heart
手不应心的字意分解
shǒu
1:(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同本义。
3: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4:笔迹。
5:手艺;本领。
6:亲自,亲手。
7:拿着,执持。
8:用手击杀。
9:取。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īng
1:应当,应该。
2:答应,允许。
3:所有;全部。
4: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yìng
1:应和,响应。
2:受;接受。
3:符合;适应;顺应。
4:应付;对付。
5:感应;应验。
6:对敌方回击、迎击。
7:许配。
xīn
1:(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同本义。
3:内心。
4: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5:思想。
6:中心,中央。
7:又。

手不应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hǒu bù yìng xīn)。abac式组合,手不应心意思是:形容做事时手的动作跟不上内心的想法,常用来描述技术或能力不足以实现内心的意图。 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量力而行,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