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习目染的解释
形容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耳闻目睹逐渐受到影响和熏陶。
出处
1.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2.
出自《论语·述而》中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演变为耳习目染。寓意
强调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力,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环境和榜样的力量。
列子
1.
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耳习目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
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里,学生们耳习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
通过耳习目染,小明学会了爷爷的木工技艺。4.
耳习目染之下,小丽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掌握了许多技巧。5.
在充满爱心的社区里,孩子们耳习目染,学会了关爱他人。耳习目染的翻译
德语
durch Osmose lernen
日语
耳学目染
法语
apprendre par osmose
英语
learn by osmosis
耳习目染的字意分解
ěr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同本义。
3: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4: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5:退后,居次。
6: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7: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8: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xí
1:(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同本义。
3:反覆练习,钻研。
4:通晓,熟悉。
5:学习。
6: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7:训练。
8:习染。
9:习性;习惯。
10:亲信。
11:经常,常常。
mù
1:(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同本义。
3:目光;眼力。
4:孔眼。
5:首领;头目。
6:名目,数目;行列。
7:观看,注视。
8:递眼色,使眼。
9:看待。
rǎn
1:(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2:同本义。
3:传染,感染。
4:熏染;影响。
5:污染,沾染。
6:豆豉酱。

耳习目染,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xí mù rǎn)。abcd式组合,耳习目染意思是:形容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耳闻目睹逐渐受到影响和熏陶。 强调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力,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环境和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