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相应和的解释
形容声音在远处相互应和,常用来描绘自然界或人声的回响效果。
出处
1.
《明史·文苑传》:“仪真蒋山卿、江都赵鹤亦与璘遥相应和。”2.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诗句:“声若响泉,遥相应和。”寓意
表达自然界或人声的和谐共鸣,强调声音的传播和回响。
列子
1.
在山谷中,我们的呼喊声遥相应和,久久不散。2.
夜晚,蟋蟀的鸣叫声在田野中遥相应和,令人陶醉。3.
音乐会上,观众的掌声和歌手的演唱遥相应和,气氛热烈。4.
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他们的笑声遥相应和,充满了活力。5.
在森林里,鸟儿的歌声遥相应和,形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6.
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声势颇张。 ★《清史稿·许友信传》遥相应和的翻译
德语
in der Ferne widerhallen
日语
遠くで響き合う
法语
résonner au loin
英语
echoing in the distance
遥相应和的字意分解
yáo
1:(形声。从辵(chuò))。
2:同本义。
3:时间长。
4:飘荡。
xiāng
1:交互;互相。
2:共同。
3:递相;先后。
4: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5:表自称。
6:表对称。
7:表他称。
8:相差。
xiàng
1:(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2:同本义。
3:看相。
4:辅佐,扶助。
5:教导。
6:治,治理。
7:选择。
8:作某国或某人的相;使作相。
9:像。
10:人的外貌,相貌。
11:官名。
12: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13: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
14: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15:古代的一种乐器。
16:农历七月的别名。
17: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
18:引盲人行走的人。
yīng
1:应当,应该。
2:答应,允许。
3:所有;全部。
4: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yìng
1:应和,响应。
2:受;接受。
3:符合;适应;顺应。
4:应付;对付。
5:感应;应验。
6:对敌方回击、迎击。
7:许配。
hé
1:和谐;协调。
2:和睦;融洽。
3:暖和;和煦;晴和。
4:指身体健康舒适。
5:搀和,混和。
6: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hè
1:应和;跟着唱。
hú
1: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huó
1:
huò
1: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2: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huo
1:——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遥相应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áo yīng xiǎng hé)。abac式组合,遥相应和意思是:形容声音在远处相互应和,常用来描绘自然界或人声的回响效果。 表达自然界或人声的和谐共鸣,强调声音的传播和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