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豆羹的解释
形容生活简朴,清贫的生活方式。箪食指用竹筐盛饭,豆羹指豆类做的羹汤。
出处
1.
《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2.
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寓意
强调生活的简朴和精神的富足,倡导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列子
1.
他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依然箪食豆羹,过着简朴的生活。2.
在乡下,很多老人依然保持着箪食豆羹的传统生活方式。3.
尽管生活艰苦,他依然箪食豆羹,乐观面对。4.
她喜欢这种箪食豆羹的生活,觉得简单而充实。5.
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人选择箪食豆羹的生活方式。6.
天下之富,是~之积也。 ★宋·苏轼《伊尹论》箪食豆羹的翻译
德语
eine einfache Mahlzeit aus Reis und Bohnensuppe
日语
竹の器に入れた飯と豆の汁
法语
un repas simple de riz et de soupe de haricots
英语
a simple meal of rice and bean soup
箪食豆羹的字意分解
dān
1:(形声。从竹,单声。本义: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2:同本义。
3:盛物件的小筐。
shí
1:(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2:同本义。
3:粮食。
4:食物的通称。
5:食禄,俸禄。
6: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7:亏损
8:特指日蚀或月蚀。
9:吃。
10: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11:享受;受。
12:垦耕。
13:背弃。
14:接受,采纳。
15:祭献,享祀。
sì
1:拿东西给人吃
2:饲养 ;喂养;供养。
3:宴请。
yì
1:——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dòu
1:(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3:又。
4: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5:“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6: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7:姓。
gēng
1:(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调和五味的汤。
3: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4:汤。

箪食豆羹,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ān shí dòu gēng)。abcd式组合,箪食豆羹意思是:形容生活简朴,清贫的生活方式。箪食指用竹筐盛饭,豆羹指豆类做的羹汤。 强调生活的简朴和精神的富足,倡导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