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诈我虞 ěr zhà wǒ yú

abac式
拼音ěr zhà wǒ yú
注音ㄦˇㄓㄚˋㄨㄛˇㄩˊ
繁体爾詐我虞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尔诈我虞的解释
形容双方互相猜疑,彼此戒备的状态。
出处

1.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句为“项王曰:‘沛公安在?’范增曰:‘臣料沛公必不东归,恐项王有诈,臣请得项王玉玺,以绝沛公之疑。’项王曰:‘公以为沛公尚南面称孤邪?’范增曰:‘然,沛公必不南面称孤,公其试之以玉玺,若沛公受之,则是尔诈我虞也。’”
寓意
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过度猜疑,保持信任和坦诚。
列子

1.

在商场上,竞争对手之间往往尔诈我虞,充满了不信任。

2.

游戏中的队友因为彼此怀疑,尔诈我虞,最终导致团队失败。

3.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复杂,尔诈我虞,让读者感到紧张不安。

4.

在家庭聚会上,亲戚们因为一些小事尔诈我虞,气氛变得尴尬。

5.

公司内部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员工之间尔诈我虞,影响了工作效率。

6.

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是不行的。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尔诈我虞的翻译
德语
gegenseitiges Misstrauen
日语
お互いの疑い
法语
méfiance mutuelle
英语
mutual suspicion
尔诈我虞的字意分解
ěr
1:(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2:同本义。
3: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4:近。
5:浅近。
6:第二人称代词。
7:
8:那。
9:这个;此。
10:如此;这样。
11: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12:
13:表示限止用在句末,可译为“而己”“罢了”。
zhà
1:(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同本义。
3:假装;冒充。
4: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5:体面;俊俏。
6:矜夸;神气。
7:不诚实;虚伪。
1:(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自称;自己。
3: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4:杀。
1:(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2:同本义。
3: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
4: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5:又。
6: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7: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
8:又。
9:古国名。
10: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11: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12:山名。
13:猜度;料想。
14:忧虑;忧患。
15:准备,防范。
16:企望;期待。
17:贻误;欺诈。
18:惊。
19:
20:姓。

尔诈我虞,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zhà wǒ yú)。abac式组合,尔诈我虞意思是:形容双方互相猜疑,彼此戒备的状态。 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过度猜疑,保持信任和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