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觞之会的解释
豆觞之会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以豆为觞,饮酒赋诗的雅集。
出处
1.
唐·白居易《祭李司徒文》:“至于豆觞之会,轩盖之游,多奉光尘,最承欢会。”2.
出自《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阮千里共步冢,仲容以豆为觞,千里以勺为爵,共饮于冢上。'寓意
强调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精神享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列子
1.
朋友们在周末的豆觞之会上,畅饮美酒,吟诗作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2.
每逢佳节,文人们都会组织豆觞之会,借此机会交流诗文。3.
在山间的亭子里,几个老友举办了一次豆觞之会,享受自然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4.
豆觞之会上,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新作,互相点评,气氛热烈。5.
为了纪念古代文人,现代文友们也常常举行豆觞之会,传承文化。豆觞之会的翻译
德语
Literarische Zusammenkunft mit Bohnenschalen
日语
豆觞の会
法语
réunion littéraire avec des coupes en haricots
英语
literary gathering with bean cups
豆觞之会的字意分解
dòu
1:(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3:又。
4: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5:“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6: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7:姓。
shāng
1:(形声。从角,傷(shāng)省声。金文从“爵”。本义:古代盛酒器) 同本义。
2:向人敬酒。
3:饮,喝。
4:宴请。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huì
1:(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同本义。
3:晤见。
4:使协调一致;符合。
5:器物的盖子。
6: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7:灾厄;厄运。
8: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9:中医经络穴位名。
10: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11:必然,一定。
12:恰巧,正好。
13: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14:相当于“与”、“同”、“和”。
kuài
1:(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2: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3:姓。

豆觞之会,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dòu shāng zhī huì)。abac式组合,豆觞之会意思是:豆觞之会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以豆为觞,饮酒赋诗的雅集。 强调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精神享受,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