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而下之的解释
指依次类推,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标准逐级降低或递减。
出处
1.
宋·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2.
《孟子·滕文公上》:'等而下之,孰能无惑乎?'寓意
强调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标准逐级递减,提醒人们注意事物的层次性和顺序性。
列子
1.
这家店的菜品价格是等而下之,最贵的菜在菜单的前面。2.
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列,等而下之,最低分是30分。3.
这栋楼的房价是等而下之,越往上的楼层价格越高。4.
比赛的奖金设置是等而下之,第一名最高,依次递减。5.
这本书的章节难度是等而下之,第一章最难,后面逐步变易。6.
他这种做法,比起纪昀,就更~了。 ★孙犁《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等而下之的翻译
德语
und so weiter abwärts
日语
等々下に
法语
et ainsi de suite en descendant
英语
and so on down the line
等而下之的字意分解
děng
1:(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同本义。
3:等级;辈分。
4:台阶。
5:类型;样子。
6:等同,使一样。
7:等待,等候。
8:区别等次。
9:程度、数量相等。
10: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11:列举后煞尾。
12: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13:一样,同样。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xià
1:(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同本义。
3:地。
4:臣下;百姓;群众。
5:方面。
6:特指湖泽。
7:地表之下。
8:里面。
9: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10:指时间、处所、范围。
11:位在下的人。
12:下来。
13:落下;降下。
14:弯屈。
15:卸下。
16:发表、宣告。
17:去;到。
18:做饭。
19: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20:又如:连下数城。
21:歇宿;收留。
22: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3:投降。
24: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5:居人之下;谦让。
26: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27:安扎。
28:拍。
29:身分、地位低。
30:次序或时间在后。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等而下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ěng ér xià zhī)。abcd式组合,等而下之意思是:指依次类推,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标准逐级降低或递减。 强调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标准逐级递减,提醒人们注意事物的层次性和顺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