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肤皲足 zhì fū jun1 zú

abac式
拼音zhì fū jun1 zú
注音ㄓˋㄈㄨㄐㄩㄣㄗㄨˊ
繁体炙膚皸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 肌肤润滑
  • 脚部舒适
  • 温暖如春
炙肤皲足的解释
形容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脚部因寒冷或干燥而皲裂的现象。
出处

1.

明·宋濂《阅江楼记》:“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2.

该成语出自民间用语,用来描述冬季皮肤和脚部因寒冷而裂开的情况。
寓意
提醒人们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皮肤和脚部的保养,避免不适。
列子

1.

冬天到了,小明的皮肤变得炙肤皲足,妈妈赶紧给他涂润肤霜。

2.

在寒冷的北方,很多人冬天都会出现炙肤皲足的情况。

3.

为了避免炙肤皲足,小丽每天都坚持使用保湿产品。

4.

他因为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导致炙肤皲足,痛得受不了。

5.

虽然天气寒冷,但小红通过各种护理手段,避免了炙肤皲足。

炙肤皲足的翻译
德语
aufgesprungene Haut und rissige Füße
日语
肌が焼け皸足
法语
peau gercée et pieds craquelés
英语
chapped skin and cracked feet
炙肤皲足的字意分解
zhì
1:(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2:同本义。
3:烧灼人体。
4:曝晒。
5:受熏陶。
6: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材与液汁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
7:烤熟的肉食。
1:(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同本义。
3: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4: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5:外表。
6:(fǔ)。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7:浅薄。
8:大。
9:肥美,美。
jūn
1:手足的皮肤冻裂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3:支撑器物的脚。
4:充实;完备;足够。
5:富裕的。
6:使满足。
7:重视。
8:止。
9:完成。
10:值得。

炙肤皲足,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fū jun1 zú)。abac式组合,炙肤皲足意思是:形容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脚部因寒冷或干燥而皲裂的现象。 提醒人们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皮肤和脚部的保养,避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