彘子孩儿 zhì zǐ hái ér

abac式
拼音zhì zǐ hái ér
注音ㄓˋㄗˋㄏㄞˊㄦˊ
繁体彘子孩兒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稚子
  • 小儿
  • 童稚
反义词
  • 成人
  • 壮士
  • 老成
彘子孩儿的解释
这个成语指的是小孩子,常用来形容年幼无知、天真烂漫的孩子。
出处

1.

元·施惠《幽闺记》第二十五出:“这个彘子孩儿,人也不识,买饭吃的!”

2.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中提到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后人用'彘子孩儿'来形容小孩子。
寓意
表达对儿童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的赞美。
列子

1.

彘子孩儿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笑声不断。

2.

彘子孩儿第一次看到雪,惊奇地伸出手去接雪花。

3.

彘子孩儿在妈妈的怀里安然入睡,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4.

彘子孩儿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画得五颜六色。

5.

彘子孩儿在家里好奇地探索每一个角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彘子孩儿的翻译
德语
kleines Kind
日语
幼児
法语
jeune enfant
英语
young child
彘子孩儿的字意分解
zhì
1:(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2:同本义。
3:又。
4:又。
5: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6: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5:子孙。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8:人的通称。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12:地支的第一位。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15:用以纪日。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17:子夜。
18:专指女儿。
19: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20:小。
21:幼小。
22: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23:收养为子。
24:结果实。
2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26: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27:相当于“虽然”。
28: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29:姓。
1:构词后缀。
2: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3:个别量词后缀。
hái
1:(形声。从子,亥声。本义:小儿笑)。
2:同本义。同“咳”。
3:当作婴儿看待。
4:抚爱。
5:幼小;幼稚。
6:幼儿。
7:未成年的人;孩子。
ér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同本义。
3: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4:我。
5: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7:弟对兄的自称。
8: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9: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10:多用作名词后缀 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11: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彘子孩儿,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zǐ hái ér)。abac式组合,彘子孩儿意思是:这个成语指的是小孩子,常用来形容年幼无知、天真烂漫的孩子。 表达对儿童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