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施济众的解释
形容广泛施予恩惠,救济很多人。强调施恩者的慷慨和广泛的帮助。
出处
1.
《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寓意
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广泛帮助他人,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列子
1.
他用自己的积蓄博施济众,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2.
企业家通过慈善基金会博施济众,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3.
在灾难发生后,许多志愿者博施济众,积极参与救援工作。4.
这位医生博施济众,为贫困地区的病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5.
她在社区博施济众,组织了多次公益活动,帮助了许多人。6.
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博施济众的翻译
德语
die Massen fördern und die Menge unterstützen
日语
広く施し、多くの人を助ける
法语
bénéficier aux masses et aider la multitude
英语
to benefit the masses and help the multitude
博施济众的字意分解
bó
1:(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同本义。与“小”相对。
3:宽广;广搏。
4:众多;丰富。
5:广泛;普遍。
6:渊博,知道得多。
7:赌,博弈。
8:取得。
9:换取。
10:争斗,博斗。
shī
1:(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2:旗飘动。
3: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4:设置;安放。
5:施行;实行;推行。
6:散布;铺陈。
7:加;施加。
8:判罪。
9:陈尸示众。
10:用;运用。
11:恩惠,仁慈。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13:姓。施琅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政府所采纳。封靖海侯。
jǐ
1:(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2:同本义。
3: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4:州名。
5: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6: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7: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8:众多。
9:整齐美好的样子。
jì
1:渡过水流。
2:帮助;救助。
3:拯救;救济。
4:成就。
5:停;止。
6:增加。
7:弥补。
8:及,比得上。
9:成;可以。
10:渡口,过河的地方。
11:能干,中用。
zhòng
1:(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同本义。
3:又。
4:又。
5:指诸事,万事。
6:指百官;群臣。
7: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8: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9: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10:众多,与“寡”、“少”相对。
11:又。
12:又。
13:广泛;普遍。
14:姓。

博施济众,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ó shī jì zhòng)。abac式组合,博施济众意思是:形容广泛施予恩惠,救济很多人。强调施恩者的慷慨和广泛的帮助。 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广泛帮助他人,体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