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惑 sān bù huò

abac式
拼音sān bù huò
注音ㄙㄢㄅㄨˋㄏㄨㄛˋ
繁体三不惑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三不惑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依然保持清醒和冷静,不被迷惑。
出处

1.

《后汉书·杨秉传》:“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2.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寓意
强调人在成长过程中达到成熟的阶段,能够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清醒和理智。
列子

1.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他三不惑,依然有条不紊地复习。

2.

在复杂的家庭矛盾中,她三不惑,始终保持理智,耐心解决问题。

3.

在紧急的项目截止日期前,他三不惑,沉着应对,顺利完成任务。

4.

面对朋友的误解,他三不惑,平静地解释清楚,化解了误会。

5.

在激烈的辩论中,他三不惑,逻辑清晰,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6.

居官以清白见称,绰有父风,尝自谓我有~,酒、色与财,及病殁时,年已七十有四。 ★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五十二回

三不惑的翻译
德语
mit vierzig unerschütterlich
日语
四十にして惑わず
法语
à quarante ans, sans confusion
英语
unperturbed at forty
三不惑的字意分解
sān
1:(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同本义。
3:表示多数或多次。
4:指三颗星。
5:姓。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huò
1:(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2:同本义。
3:迷惑,使…辨不清。
4:迷失。
5:糊涂,令人不解。

三不惑,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sān bù huò)。abac式组合,三不惑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依然保持清醒和冷静,不被迷惑。 强调人在成长过程中达到成熟的阶段,能够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清醒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