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著作 děng shēn zuò pǐn

abac式
拼音děng shēn zuò pǐn
注音ㄉㄥˇㄕㄣㄓㄨˋㄗㄨㄛˋ
繁体等身著作
感情中性
近义词
  • 自传体
  • 真实写照
  • 亲历记
反义词
  • 虚构作品
  • 杜撰故事
  • 想象创作
等身著作的解释
指作者的作品能够反映其自身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自传性。
出处

1.

《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2.

源自文学评论中的一种评价方式,常用于描述作家以自身经历为基础的创作。
寓意
强调作品与作者个人经历的紧密联系,体现真实性和自传性的重要性。
列子

1.

他的小说被称为等身著作,因为每一页都充满了作者的亲身经历。

2.

这部电影被誉为导演的等身著作,真实再现了他的成长历程。

3.

她写的诗集被读者视为等身著作,诗句中充满了她对生活的感悟。

4.

他的自传被认为是等身著作,详细记录了他从小到大的生活点滴。

5.

这本散文集被誉为作者的等身著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情。

6.

~推君健,旷世才名愧我虚。 ★柳亚子《呈符老宇澄》

等身著作的翻译
德语
autobiographisches Werk
日语
自伝的作品
法语
œuvre autobiographique
英语
autobiographical work
等身著作的字意分解
děng
1:(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同本义。
3:等级;辈分。
4:台阶。
5:类型;样子。
6:等同,使一样。
7:等待,等候。
8:区别等次。
9:程度、数量相等。
10: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11:列举后煞尾。
12: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13:一样,同样。
shēn
1:(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同本义。
3:物件的主体部分。
4:自己,自身。
5:生命,性命。
6:地位或身分。
7:毕生,一辈子。
8:亲身,亲自。
9:怀孕。
10:体验。
11:担当。
12:担任。
zhù
1:(形声。从艸,者声。“艸”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2:显现;显扬。
3:又。
4:写作;撰述,用文字显明地表述。
5:画图。
6:明了。
7:登记,记载。
8:标出。
9:建立;引申为成就。
10:土著 。指定居不迁的人。
zuō
1:作坊,手工业工场。
zuò
1:(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同本义。
3:起来;开始工作。
4:产生,兴起。
5: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6:写作,创作。
7:《与元九书》。
8:振作。
9:充当。
10:当作。
11:建筑。
12:发出音响,演奏。
13: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14:生出,长出来。
15: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16:培育,造就。
17: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18:担任。
19: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20:发生,发作。
21:发出,放射。
22:发动。
23: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24:咒诅。
25:作品;文章。
26:事情,事业。
27:措施;办法。

等身著作,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ěng shēn zuò pǐn)。abac式组合,等身著作意思是:指作者的作品能够反映其自身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自传性。 强调作品与作者个人经历的紧密联系,体现真实性和自传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