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不胜举的解释
形容数量极多,无法一一列举。
出处
1.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后人以此形容数量之多。寓意
强调数量之多,提醒人们面对庞大数量时要有耐心和选择性。
列子
1.
这次展览上的艺术品举不胜举,令人眼花缭乱。2.
公园里的花卉种类举不胜举,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3.
书店里的书籍举不胜举,每次去都不知道该选哪本。4.
这个网站上的资源举不胜举,真是应有尽有。5.
朋友圈里发的美食照片举不胜举,看得我都饿了。6.
他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的翻译
德语
zu zahlreich, um aufgeführt zu werden
日语
挙げきれないほど多い
法语
trop nombreux pour être mentionnés
英语
too numerous to mention
举不胜举的字意分解
jǔ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shèng
1:(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同本义。
3:战胜,打败。
4:胜过;超过。
5: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6:克制;制服。
7:上升。
8:特指名胜古迹。
9:容积单位。
10:古代妇女首饰。
11:胜利。
12:非常美好;美妙。
13:尽;完。
14:姓。
jǔ
1:(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2:同本义。
3:拿起;提起。
4:飞,飞起;飘动。
5:升起;耸起。
6:仰起;抬起。
7:发问;动问。
8:推荐;选用。
9:提出;列举。
10:兴起;发动。
11:施行;办理。
12:攻克;占领。
13:成就;成功。
14:参加科举考试。
15: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16:取;拾取。
17:攀援。
18:耸立,突起。
19:成立,站得住脚。
20:记录;登记。
21:谈论;称引。
22:复兴。
23:祭祀。
24:没收。
25:吃丰盛的饮食。
26:轻手诊脉。
27:榉柳。
28:肺脊;骨体正脊。
29: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30: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31:全。
32:皆,都。
33:姓。

举不胜举,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jǔ bù shèng jǔ)。abac式组合,举不胜举意思是:形容数量极多,无法一一列举。 强调数量之多,提醒人们面对庞大数量时要有耐心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