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不知痒处的解释
比喻对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不自知,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2.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文为:“搔首不知痒处。”寓意
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反省,找到问题根源。
列子
1.
他总是抱怨工作不顺利,却搔首不知痒处,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2.
小明考试成绩不好,搔首不知痒处,总是怪罪于题目太难。3.
她在人际关系中屡屡受挫,搔首不知痒处,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沟通问题。4.
公司业绩下滑,老板搔首不知痒处,没有找到管理上的漏洞。5.
他常常感到生活不如意,却搔首不知痒处,无法找到改善的方法。搔首不知痒处的翻译
德语
sich den Kopf kratzen, ohne zu wissen, wo es juckt
日语
かゆいところがわからず頭をかく
法语
se gratter la tête sans savoir où ça démange
英语
scratch one's head without knowing where it itches
搔首不知痒处的字意分解
sāo
1:(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2:同本义。
3:骚扰;骚乱。
shǒu
1:(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同本义。
3: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4:开端;开头;前端。
5:要领。
6:剑柄上的环。
7:位次。方;面。
8:第一。
9:形容迟疑不决。
10:告发。
11: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12:头向着。
13:向着…出发。
14:屈服;服罪。
15:标明;显示。
16:最早;首先。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同本义。
3:又。
4:懂得,了解,理会。
5:又。
6:主持;管理。
7:识别;区别。
8:赏识。
9:要好。
10:感到,感觉,察觉。
11:参与。
12:知识。
13:知觉。
14:知己。
15:“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搔首不知痒处,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āo shǒu bù zhī yǎng chù)。abcd式组合,搔首不知痒处意思是:比喻对自己的问题或缺点不自知,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善于反省,找到问题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