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不分的解释
形容界限不清,难以区分。比喻是非难辨,界限不明。
出处
1.
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熏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莫之能整。”2.
出自《诗经·邶风·谷风》中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后演变为成语。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明辨是非。
列子
1.
这两位艺术家的风格泾渭不分,让人很难区分。2.
在那个混乱的场面中,真假消息泾渭不分。3.
他对这件事的态度泾渭不分,让人摸不着头脑。4.
这两种饮料的味道泾渭不分,喝起来几乎没有区别。5.
在激烈的辩论中,各方的观点泾渭不分,难以达成共识。6.
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则君子气沮。 ★《清史稿·李森先传》泾渭不分的翻译
德语
ununterscheidbar
日语
区別がつかない
法语
indistinct
英语
indistinguishable
泾渭不分的字意分解
jīng
1:(形声。从水,巠声。本义:泾水)。
2:同本义。
3:古州名 。故地在今甘肃省泾川县。
4:县名 。在安徽省东南部。
wèi
1:古州名。
2:北魏庄帝置。清代为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
3:辽置,在今辽宁省黑山县境。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ēn
1:(会意。从八,从刀。“八”就是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的意思。本义:一分为二)。
2:同本义。分开,分成,分出,与“合”相对。
3:辨别,区分。
4:分给,分配。
5:离开;离别。
6:分散。
7:把…隔开成两半。
8:排解,调和矛盾。
9:分担,共同承担。
10: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11:角度测量单位,等于1/60度或60秒。
12: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13: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14:用数字表示的质量等级(如牲口或黄油的等级);常以100分为最高等级,并根据某种规定的方案,对一些指定的重要特征(如形态、皮毛的情况、香味等)分配分数,总分恰为100分。
15:分头;分别。
16:乱,杂。
fèn
1: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2:分际,合适的界限。
3:职分;本分。
4:原则;原理。
5:资质。
6:情分。
7:甘愿;满意。
8:意料;料想。

泾渭不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īng wèi bù fēn)。abac式组合,泾渭不分意思是:形容界限不清,难以区分。比喻是非难辨,界限不明。 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