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惭的解释
形容人说话夸夸其谈,没有感到羞耻。常用来讽刺某人自吹自擂、毫无根据地夸大其词。
出处
1.
《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2.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吾爱其生而恶闻其声也,是以不忍其觳觫,若大言而无实,则大言不惭。'寓意
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切勿自大夸夸其谈,否则会让人反感。
列子
1.
他总是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有多么厉害,实际上却一事无成。2.
聚会上,他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能解决所有问题,结果却让人失望。3.
面对质疑,他依然大言不惭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4.
比赛前,他大言不惭地保证自己会赢得冠军,结果却止步于初赛。5.
他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己掌握了某种秘诀,结果却被揭穿是骗局。6.
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 ★梁斌《红旗谱》四二大言不惭的翻译
德语
schamlos prahlen
日语
大言不恥
法语
se vanter sans vergogne
英语
boast shamelessly
大言不惭的字意分解
dà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2: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3: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的。
4:重要,重大。
5:德高望重的。
6:超过一般。
7:学识渊博的。
8:规模大。
9:性质严重。
10:达到很广范围或很高程度,大肆。
11:很,太,非常。
12:大人。
13:大小。
14:长大。
15:超过。
16:姓。
dài
1:“大夫”、“大王”。
2:世代。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cán
1:(形声。从心,斩声。本义:羞愧)同本义。

大言不惭,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yán bù cán)。abcd式组合,大言不惭意思是:形容人说话夸夸其谈,没有感到羞耻。常用来讽刺某人自吹自擂、毫无根据地夸大其词。 提醒人们要谦虚谨慎,切勿自大夸夸其谈,否则会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