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之言 huāng táng zhī yán

abcd式
拼音huāng táng zhī yán
注音ㄏㄨㄤㄊㄤˊㄓㄧㄢˊ
繁体荒唐之言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荒唐之言的解释
形容言论荒谬、没有根据、不合情理。
出处

1.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

2.

出自《庄子·齐物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其中'荒唐之言'是后人根据其意引申而来。
寓意
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避免轻信没有根据的言论。
列子

1.

他说的那些都是荒唐之言,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2.

听了他那番荒唐之言,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3.

她一本正经地说出荒唐之言,让大家忍俊不禁。

4.

面对他的荒唐之言,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5.

他们讨论的问题越来越离谱,最后变成了荒唐之言。

6.

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 ★鲁迅《狂人日记》

荒唐之言的翻译
德语
unsinniges Gerede
日语
荒唐な言論
法语
propos absurdes
英语
nonsensical talk
荒唐之言的字意分解
huāng
1:(形声。从丱,巟(huāng)声。本义:荒芜)。
2:同本义。
3:年成不好;凶年;歉收。
4:卷八》。
5:大;广大,无边际。引申为不可信。
6:远;久远。
7:成色不足的。
8:荒废;荒疏。
9:废弃物;破烂。
huang
1:——“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
táng
1:(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广大。
3:朝代名。唐朝。
4: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5: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古国名。
8: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11: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荒唐之言,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huāng táng zhī yán)。abcd式组合,荒唐之言意思是:形容言论荒谬、没有根据、不合情理。 提醒人们要理性思考,避免轻信没有根据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