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教弃制 fèi jiào qì zhì

abcd式
拼音fèi jiào qì zhì
注音ㄈㄟˋㄐㄧㄠˋㄑㄧˋㄓˋ
繁体廢教棄製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废教弃制的解释
废教弃制指的是废除宗教和制度,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改革或革命行为,意在彻底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
出处

1.

《国语·周语》:“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2.

出自《汉书·贾谊传》,原句为'欲废教弃制,而更张之',意在表达贾谊对汉初社会改革的建议。
寓意
表达对现有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进行彻底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列子

1.

他主张废教弃制,以期实现社会的全面变革。

2.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废教弃制,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3.

他们提出废教弃制的方案,希望能彻底改变现状。

4.

为了实现理想,他决定废教弃制,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5.

这场革命的口号是废教弃制,彻底推翻旧制度。

废教弃制的翻译
德语
Religion und System abschaffen
日语
宗教と制度を廃止する
法语
abolir la religion et le système
英语
abolish religion and system
废教弃制的字意分解
fèi
1:(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2:同本义。
3:泛指倾圮,倒塌。
4:废弃;废除。
5:停止; 中止。
6:废黜,罢官。
7:衰败;败坏。
8:坠落;跌下。
9:杀害,杀死。
10:费,浪费。
11:举,发生。
12:荒废,放弃不用的。
13:沮丧失望。
14:衰败。
15:残疾的。
jiāo
1: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2:使;令;让。
jiào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3:叫;让。
4:教育;教材。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同本义。
3:废,废除。
4:忘记。
5:离开。
zhì
1: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同本义。
3:制定,用文字规定。
4:控制;制服。
5:又。
6:又。
7:抑制,限制,忍住。
8:裁决,决断。
9:抵押。
10:规章,制度。
11:又。
12:式样。
13:规模。
14:守父母之丧为制。
15: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16:(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17:同本义。
18:制造,制作器物。
19:作品,文章。
20:式样。

废教弃制,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èi jiào qì zhì)。abcd式组合,废教弃制意思是:废教弃制指的是废除宗教和制度,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极端的改革或革命行为,意在彻底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 表达对现有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进行彻底改革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