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寒的解释
比喻对某事没有切身体会或感受的人,无法理解其中深意或感受。
出处
1.
《淮南子·原道训》:“夫井鱼不可与语大,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2.
出自《庄子·秋水》。原文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谓冰之不足以生者,物之情也',意思是夏天的虫子不能与之谈论冰,因为它们不知道冰是什么。寓意
提醒人们要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评判。
列子
1.
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夏虫不可语寒,无法理解旅行的乐趣。2.
对那些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来说,夏虫不可语寒,他们无法体会其中的艰辛。3.
对于没有尝过苦难的人,夏虫不可语寒,他们很难理解别人的痛苦。4.
对没有孩子的人来说,夏虫不可语寒,他们无法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5.
对于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夏虫不可语寒,他们无法体会爱情的甜蜜与痛苦。6.
真是~,说得再多,你也没见过夏虫不可语寒的翻译
德语
Man kann mit einem Sommerinsekt nicht über Kälte sprechen.
日语
夏虫に寒を語るべからず。
法语
On ne peut pas parler du froid avec un insecte d'été.
英语
One cannot discuss the cold with a summer insect.
夏虫不可语寒的字意分解
xià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3:泛指中国。
4:朝代名。
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大屋。
8: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9:大。
10:华彩,即五色。
11:姓。
chóng
1:(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同本义。
3: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huǐ
1:“虺”的本字。毒蛇名。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kě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kè

夏虫不可语寒,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abcd式组合,夏虫不可语寒意思是:比喻对某事没有切身体会或感受的人,无法理解其中深意或感受。 提醒人们要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不要轻易对他人进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