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时而动 dài shí ér dòng

abac式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注音ㄉㄞˋㄕˊㄦˊㄉㄨㄥˋ
繁体待時而動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待时而动的解释
意思是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强调在合适的时机行动的重要性。
出处

1.

《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待时而动,机不可失。'
寓意
强调耐心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充分准备和等待合适的时机。
列子

1.

小明在准备考试时,待时而动,等到复习充分后才参加考试。

2.

在投资股票时,投资者需要待时而动,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

3.

比赛中,运动员待时而动,等待最佳时机发起进攻。

4.

在做决定时,待时而动,确保所有信息都充分了解后再行动。

5.

在园艺中,园丁待时而动,等到合适的季节才进行种植。

6.

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

待时而动的翻译
德语
auf den richtigen Moment warten, um zu handeln
日语
時を待って行動する
法语
attendre le bon moment pour agir
英语
wait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待时而动的字意分解
dài
1:(形声。从彳(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同本义。
3: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
4:招待。
5:需要。
6: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7:防备。
8:依靠。
9:容,让。
10:要是,如果。
dāi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shí
1:(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2:同本义。
3:时辰 ,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4:时间;时候。
5:时尚,时俗。
6:时运;命运。
7:时机;机会。
8:岁月,光阴。
9:指时势或时局。
10:代,朝。
11:气候。
12:合时宜的,适时的。
13:当时的。
14:善,好。
15:相当于“常常”、“经常”。
16:相当于“有时”、“偶尔”。
17:按时,到时候。
18:当时,这时,那时。
19: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20:适时;合于时宜。
21:伺候;等待。
22:处,处于。
23:承,承受。
24: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dòng
1:(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同本义。
3: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4:动摇;震撼。
5:触动感应;感动。
6:萌动。
7:做;操作;劳作。
8:动不动,常常。

待时而动,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dài shí ér dòng)。abac式组合,待时而动意思是:意思是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强调在合适的时机行动的重要性。 强调耐心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充分准备和等待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