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由将的解释
意思是士兵的行动不完全由将领所控制,强调士兵在战场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出处
1.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二十二回:“燕王战急了,因又挥剑,仰天大叫:‘鬼神助我!’叫声未绝,忽东北风大起,卷得尘埃障天,沙砾满面……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2.
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胜,兵已由将矣。'后演变成'兵不由将'。寓意
强调在特定情况下,个体需要发挥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能完全依赖于领导者的指令。
列子
1.
在紧急情况下,士兵们兵不由将,迅速采取了自救措施。2.
面对突发情况,队员们兵不由将,各自采取了应对措施。3.
在比赛中,队员们兵不由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4.
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学员们兵不由将,灵活应对各种挑战。5.
在紧急疏散时,民众兵不由将,自行寻找安全出口。6.
这个单位出现~的混乱局面。兵不由将的翻译
德语
Soldaten folgen nicht dem General
日语
兵は将に従わない
法语
les soldats n'obéissent pas au général
英语
soldiers do not follow the general
兵不由将的字意分解
bīng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7:牌戏名。
8: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9: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10:用兵器攻击,刺杀。
11:伤害。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yóu
1:(《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2: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3:经,由。
4:行走。
5:(yǐ)。用。
6:任用。
7:听凭;听任。
8:遵从;遵照。
9:蹈行;践履。
10:原由;缘故。
11:来源;开头。
12:机缘;机会。
13:法式。
14:途径;办法。
15:因为;由于。
16:自,从…(表示起点)。
jiāng
1:(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扶持,扶助。
3:奉行,秉承。
4:送行。
5:携带。
6:带领。
7:顺从;随从。
8:供养;奉养。
9:行,进。
10:使用。
11:就要;将要。
12:必,必定。
13:将近。
14:岂;难道。
15:相当于“拿”、“取”。
16:相当于“把”、“用”。
17: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18:如果;假若。
19:或;抑。
20: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jiàng
1:(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同本义。
3: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4:统率;率领。
qiāng
1: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兵不由将,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bù yóu jiàng)。abcd式组合,兵不由将意思是:意思是士兵的行动不完全由将领所控制,强调士兵在战场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强调在特定情况下,个体需要发挥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能完全依赖于领导者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