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飘零的解释
形容书籍和剑飘散无踪,常用来比喻文人或武士的漂泊不定、行踪不定。
出处
1.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2.
出自清代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原句为“书剑飘零,恩仇未了”。寓意
表达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
列子
1.
他辞去了工作,带着书剑飘零,四处游历。2.
自从离开家乡,她便开始了书剑飘零的生活。3.
年轻的画家带着他的画笔,书剑飘零,寻找灵感。4.
老兵回忆起当年书剑飘零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5.
书剑飘零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也充满了自由和冒险。6.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痴呆,柯于无言难打孩,哀哉,~甚日回。”书剑飘零的翻译
德语
Bücher und Schwerter treiben
日语
書剣漂流
法语
livres et épées à la dérive
英语
books and swords adrift
书剑飘零的字意分解
shū
1:(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同本义。
3:画。
4: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5:信件,信函。
6:奏章;文书,文件。
7:书法。
8:《尚书》的简称。
9:文字。
10: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11: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12:古代皇帝的诏书。
13:姓。
jiàn
1:(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同本义。
3:以剑杀人。
4:挟在胁下。
piāo
1:(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 同本义。
2:飘扬,飞扬。
3:落。
4:流离,浮荡。
5:吹。
6:迅疾。
líng
1:(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2:同本义。
3:引申为如雨一般地落下;降落。
4:凋零,凋落。
5:比喻人死亡或到暮年。
6:零碎,零散。
7:表示没有数量。
8:假借为“灵”。神灵。
9:姓。

书剑飘零,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shū jiàn piāo líng)。abcd式组合,书剑飘零意思是:形容书籍和剑飘散无踪,常用来比喻文人或武士的漂泊不定、行踪不定。 表达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