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 bīng bù xuè rèn

abcd式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注音ㄅㄧㄥㄅㄨˋㄒㄧㄝˇㄖㄣˋ
繁体兵不血剈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兵不血刃的解释
形容不费力气、不流血就取得胜利或解决问题,常用于比喻轻松解决争端或达成目的。
出处

1.

《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2.

《史记·项羽本纪》:'吾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后人用'兵不血刃'来形容不战而屈人之兵。
寓意
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倡导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
列子

1.

通过巧妙的谈判,双方兵不血刃地达成了协议。

2.

小明用智慧解决了班级的矛盾,兵不血刃地化解了纠纷。

3.

在象棋比赛中,他兵不血刃地战胜了对手。

4.

通过有效的沟通,公司内部的误会得以兵不血刃地解决。

5.

在家庭聚会上,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关于节目安排的争议。

6.

~,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 ★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兵不血刃的翻译
德语
ohne Blutvergießen
日语
血を流さず
法语
sans effusion de sang
英语
without bloodshed
兵不血刃的字意分解
bīng
1:(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同本义。
3: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4:士卒。
5:军事;武力;战争。
6:用兵策略,战略。
7:牌戏名。
8: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9: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10:用兵器攻击,刺杀。
11:伤害。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xuè
1:(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3:指妇女的月经。
4:悲痛的泪水。
5:血脉。
6:用鲜血涂沾。
7:杀伤,杀害。
8:染,涂。
9: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10:喻红色。
xiě
1:口语读音(多单用)。
rèn
1:(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2:同本义。
3:刀剑一类利器。
4:长度单位。
5:杀死,弄死。
6:磨。
7:柔软而坚固。

兵不血刃,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bīng bù xuè rèn)。abcd式组合,兵不血刃意思是:形容不费力气、不流血就取得胜利或解决问题,常用于比喻轻松解决争端或达成目的。 强调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倡导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