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而论之的解释
表示要简要地论述某事,常用于总结或概括性发言。
出处
1.
《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2.
出自《论语·学而》,原句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后演变成'要而论之'这一成语。寓意
强调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抓住重点。
列子
1.
关于这次活动的总结,要而论之,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2.
要而论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了人生的哲理。3.
要而论之,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4.
要而论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我们非常重要。5.
要而论之,这次旅行让我们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6.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要而论之的翻译
德语
kurz gesagt
日语
要するに
法语
en bref
英语
to put it briefly
要而论之的字意分解
yāo
1:(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腰”的古字。
3:约请;邀请。
4: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5:(jiǎo)。探求;求取。
6:拦阻;截击。
7:(yuē)。胁迫。
8:姓。
yào
1:要点,纲要。
2:计数的簿书。
3:权柄。
4: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5:总要。
6:
7:重要,重大。
8:简要。
9:地位显要。
10:想要,希望。
11:使;让;叫。
12:表示比较;估计。
13: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14:姓。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lún
1:《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lùn
1:(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3:思;思考。
4:衡量;评定。
5:评论;辩析。
6:又。
7:判罪;判决。
8:考虑;顾及。
9:较量。
10:控告,举报。
11:凭借。
12:说;陈述。
13:又。
14:研究。
15: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16:选择。
17:治理。
18:主张;学说。
19:议论文。
20:伦理。
21:姓。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要而论之,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ào ér lùn zhī)。abcd式组合,要而论之意思是:表示要简要地论述某事,常用于总结或概括性发言。 强调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提醒人们在沟通中要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