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zhǐ kě zhì qǔ, bù kě lì dí

abcd式
拼音zhǐ kě zhì qǔ, bù kě lì dí
注音ㄓˇㄎㄜˋㄎㄜˋㄓˋㄑㄩˇㄅㄨˋㄎㄜˋㄎㄜˋㄌㄧˋㄉㄧˊ
繁体衹隻可可智取不可可力敵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的解释
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用武力对抗。强调在面对强敌时需要运用智慧而不是蛮力。
出处

1.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我和你只两个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2.

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只可智取,不可力敌',讲述诸葛亮智取南蛮的故事。
寓意
强调在面对强敌或困难时,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使用武力。
列子

1.

面对狡猾的对手,小明明白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划。

2.

在游戏中,玩家们发现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才能通过最难的关卡。

3.

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认识到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才能更好地生存。

4.

解决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记住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5.

在商战中,公司意识到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6.

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宜出奇兵应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一)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的翻译
德语
Nur durch Weisheit können wir siegen, nicht durch Kraft.
日语
知恵でしか勝てない、力では敵わない
法语
On ne peut triompher que par la sagesse, pas par la force.
英语
Only through wisdom can we triumph, not by force.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的字意分解
zhī
1:(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2: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3:单数;奇数。
zhǐ
1:(指事。小篆字形。上为“口”,下面两点表示气向下。本义:句末语气词)。
2:用于句末,表示终结或感叹。
3:用于句末, 表示限止。相当于“耳”。
4:用于句中。
5:用于判断句首,对主语起限定和强调作用。
6:(秖和衹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祇”简化为“只”)。
7:仅;仅仅。
8:又。
9:唯此;无它。
10:本,本来。
11:直;一直。
12:指示代词。
13:作,做。
14:用在句中。
15:
1:(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2:许可;同意;准许。
3:能够;可以。
4:值得,堪。
5:相称;适合。
6:应当,应该。
7:病痊愈。
8:善,好。
9:合意,认为正确,是;对。
10:适当。
11:满的。
12:可是;却。
13:大约、近似。
14:表示程度。
15:无义。语助词。
16:表被动的助动词。
zhì
1:(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2:智慧,智谋。
3:计谋;策略。
4:知识。
5:智士。有智慧的人。
6:春秋时晋国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北。
7:知道,认识。
8:姓。
1:(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同本义。
3: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4:拿。
5:娶妻。
6:选取;选拔。
7:招致。
8:得到;取得。
9:攻取,夺取。
10:
11:会合,集合。
12:积畜。
13:
14:跑,疾走。
15:趋向。
16: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17: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zhǐ kě zhì qǔ, bù kě lì dí)。abcd式组合,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意思是:只能用智谋取胜,不能用武力对抗。强调在面对强敌时需要运用智慧而不是蛮力。 强调在面对强敌或困难时,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轻易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