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abcd式
拼音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注音ㄒㄩㄣˋㄌㄟˊㄅㄨˋㄐㄧˊㄧㄢˇㄦˇ
繁体迅靬不及掩耳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迅雷不及掩耳的解释
形容速度极快,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出处

1.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2.

出自《庄子·应帝王》:'夫子动也,犹尸鬼也,倏忽变化,不可为象。'后人以此形容速度之快。
寓意
强调速度之快和突发性,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面对突发事件。
列子

1.

他突然宣布辞职,大家都觉得迅雷不及掩耳。

2.

比赛中,他迅雷不及掩耳地冲过终点线,赢得了冠军。

3.

她迅雷不及掩耳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大家都感到惊讶。

4.

这个消息来得迅雷不及掩耳,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

5.

他迅雷不及掩耳地完成了任务,让大家都感到佩服。

6.

因此我给他个~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 ★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迅雷不及掩耳的翻译
德语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日语
電光石火
法语
rapide comme l'éclair
英语
as swift as thunder
迅雷不及掩耳的字意分解
léi
1:(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2:同本义。
3:剧响,巨大声响 。
4:古酒器名。
5:打雷。
6:,敲击。
7:姓。
lèi
1: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同本义。
3:至,达到。
4:待,等到。
5:遭受。
6:比得上,能与…相比。
7:连累;关联。
8:供应。
9:趁。
10:和,与。
1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12:——表示頻率,相当于“又”。
1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14:姓。

迅雷不及掩耳,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abcd式组合,迅雷不及掩耳意思是:形容速度极快,来不及掩住耳朵,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令人猝不及防。 强调速度之快和突发性,提醒人们要做好准备,面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