谑而不虐 xuè ér bù nüè

abcd式
拼音xuè ér bù nüè
注音ㄒㄩㄝˋㄦˊㄅㄨˋㄋㄩㄝˋ
繁体謔而不虐
感情褒义
近义词
  • 幽默风趣
  • 诙谐有趣
  • 风趣而不失礼
反义词
谑而不虐的解释
形容言辞诙谐幽默但不伤人,不尖刻。
出处

1.

《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2.

出自《论语·先进》,原文为'子曰:'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后世引申为言辞诙谐但不伤人。
寓意
强调在言辞中保持幽默感的同时,不伤害他人,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
列子

1.

他在朋友聚会上总是谑而不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2.

老师在课堂上谑而不虐,学生们都很喜欢他的课。

3.

小说的主人公以谑而不虐的幽默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4.

他在社交场合总是能谑而不虐地化解尴尬气氛。

5.

小丑在表演中谑而不虐,让观众们开心不已。

谑而不虐的翻译
德语
humorvoll ohne beleidigend zu sein
日语
ユーモラスでありながら攻撃的でない
法语
humoristique sans être offensant
英语
humorous without being offensive
谑而不虐的字意分解
xuè
1:(形声。从言,虐声。本义:尽兴地游乐)。
2:同本义。
3:取笑作乐。
4:喜乐。
ér
1:(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2: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表示并列关系。
4:表示递进关系。
5:表示承接关系。
6:表示转折关系。
7:表示假设关系。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9:你;你的。
10:这样,此。
1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1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13: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14: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15:如,好象。
néng
1:
2:才能。
3:能够。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nüè
1:(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2:同本义。
3:暴烈;险恶。
4:无节制;纵情。
5:侵害;残害。
6:轻视;忽视。
7:灾害。

谑而不虐,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xuè ér bù nüè)。abcd式组合,谑而不虐意思是:形容言辞诙谐幽默但不伤人,不尖刻。 强调在言辞中保持幽默感的同时,不伤害他人,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