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是理 qǐ yǒu shì lǐ

abcd式
拼音qǐ yǒu shì lǐ
注音ㄑㄧˇㄧㄡˋㄕˋㄌㄧˇ
繁体豈有是理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岂有是理的解释
表示对某事感到非常不合理、不应该,常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和不满。
出处

1.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夫己所有不能保,而夺人所有,岂有是理?”

2.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对刘邦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刘邦答曰:“岂有是理!吾购之百金,何敢千金?”
寓意
表达对不合理、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对和不满。
列子

1.

听到朋友竟然背叛自己,他愤怒地说:“岂有是理!”

2.

当看到有人随意丢垃圾时,小明忍不住说:“岂有是理!”

3.

当他得知自己的努力被无视时,他气愤地说:“岂有是理!”

4.

看到有人欺负弱小,路人忍不住喊道:“岂有是理!”

5.

当发现商品价格远高于标价时,顾客生气地说:“岂有是理!”

岂有是理的翻译
德语
Wie kann das sein?
日语
そんなことがあるはずがない
法语
Comment cela peut-il être possible?
英语
How can there be such a thing?
岂有是理的字意分解
1:(kai)。安乐。
2:(形声。从壴(zhù)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kǎi)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3:“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4:相当于“难道”,“怎么”。
5:其。
6: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7:又。
8:又。
yǒu
1:(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同本义。
3:存在。
4:取得,获得,占有。
5:相当于“或”。或许。
6: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yòu
1:
shì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3:对的,正确的。
4:此,这。
5: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6:遵从,以为法则。
7: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8: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9:表示让步。
10:表示肯定 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11:“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12: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平时太骄傲了。
13:或者。
14: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15: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16:帮助宾语提前。
17:姓。
1:(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同本义。
3:治理;管理。
4: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5:又。
6:温习;熟习。
7:区分;辨别。
8:理睬,理会。
9:操理。
10:纹理;条理。
11:法律;司法官。
12:道理,义理。
13:又。
14:使者。
15:媒人。
16:狱官。
17:治理得很好。

岂有是理,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qǐ yǒu shì lǐ)。abcd式组合,岂有是理意思是:表示对某事感到非常不合理、不应该,常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和不满。 表达对不合理、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对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