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硕学的解释
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学问精深。
出处
1.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2.
出自《汉书·韦玄成传》:'通儒硕学,兼资文武。'寓意
强调一个人在学术和学识上的卓越成就,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
列子
1.
他被誉为通儒硕学,在学术界享有盛名。2.
这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位通儒硕学,他的演讲引人入胜。3.
在学术研讨会上,他以通儒硕学的见解赢得了大家的尊重。4.
这位教授被学生们称为通儒硕学,因为他总能解答任何疑难问题。5.
通儒硕学的他,常常被邀请到各大高校进行学术交流。6.
《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部下,~,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通儒硕学的翻译
德语
gelehrter Gelehrte
日语
博識な学者
法语
érudit savant
英语
erudite scholar
通儒硕学的字意分解
tōng
1:(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2:同本义。
3:通往。
4:传递;传达。
5:沟通;接通。
6:往来友好。
7:了解;精通。
8:通报;说 。
9:疏通;开通。
10:流通,互相交换。
11:陈述 。
12: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13: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14:如:与人有通。
15:调和。
16:整个,全部。
17:博识。
18:总共 。
19:共同 。
20:透彻 。
21: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22:古州名。
23: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24: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25: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26:乐器名。
27: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28:药名。马粪。
29:遍;次 。
30:用于文书电报。
31:很;十分 。
32:总是。
tòng
rú
1:(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3: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4: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5:懦弱。
6:愚昧无知的。
7:缓慢。
shuò
1:(形声。从页(xié),石声。页,头。本义:头大)。
2:同本义。
3:引申为大。
4:比喻坚固。
5: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
xué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7:学问。
8: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通儒硕学,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tōng rú shuò xué)。abcd式组合,通儒硕学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学问精深。 强调一个人在学术和学识上的卓越成就,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