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晕忽忽 yūn yūn hū hū

abac式
拼音yūn yūn hū hū
注音ㄩㄣˋㄩㄣˋㄩㄣˋㄩㄣˋㄏㄨㄏㄨㄏㄨㄏㄨ
繁体暈暈暈暈忽忽忽忽
感情贬义
近义词
反义词
晕晕忽忽的解释
形容头脑昏昏沉沉,思维不清晰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因醉酒、疲劳或生病而感到头晕目眩的情况。
出处
出自清代小说《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只见宝玉头戴一顶金丝八宝攒珠髻,昏昏忽忽,来至潇湘馆。”
寓意
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过度劳累或饮酒过量导致头脑不清晰。
列子

1.

昨晚喝多了,今天我感觉晕晕忽忽的。

2.

连续加班三天,他现在走路都晕晕忽忽的。

3.

晕晕忽忽地上了公交车,结果坐过了站。

4.

感冒发烧,她整个人都感觉晕晕忽忽的。

5.

考试前熬夜复习,第二天他晕晕忽忽地进了考场。

6.

我已经喝得~了。

晕晕忽忽的翻译
德语
schwindelig und verwirrt
日语
めまいがしてぼんやり
法语
étourdi et confus
英语
dizzy and muddled
晕晕忽忽的字意分解
yūn
1:昏倒。
yùn
1:(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同本义。
3:日月周围的光圈。
4:环形花纹或波纹。
5:光环 。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yūn
1:昏倒。
yùn
1:(形声。从日,军声。本义:日月周围形成光圈)。
2:同本义。
3:日月周围的光圈。
4:环形花纹或波纹。
5:光环 。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乳晕),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1:(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同本义。
3:忽然;突然。
4:急速。
5:渺茫;辽远;恍忽。
6: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7:姓。

晕晕忽忽,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ūn yūn hū hū)。abac式组合,晕晕忽忽意思是:形容头脑昏昏沉沉,思维不清晰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因醉酒、疲劳或生病而感到头晕目眩的情况。 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过度劳累或饮酒过量导致头脑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