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abcd式
拼音bù jiǎ sī suǒ
注音ㄅㄨˋㄐㄧㄚˋㄙㄞㄙㄨㄛˇ
繁体不叚思索
感情中性
近义词
反义词
不假思索的解释
形容做事或回答问题迅速,不经过思考就做出反应,通常表示反应快或习惯成自然。
出处

1.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2.

出自《南史·齐书·王敬则传》:'敬则不假思索,便云:“我今为王敬则,宁可作贼邪?”'
寓意
强调反应的迅速和本能,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快速做出决定。
列子

1.

听到这个问题,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出来。

2.

她不假思索地接住了从桌上掉下来的杯子。

3.

老师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们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

4.

在紧急情况下,他不假思索地采取了正确的行动。

5.

当被问到最喜欢的食物时,小孩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

6.

“这讨厌的东西,我倒想把他剪掉。”淑英~地答道。 ★巴金《春》二

不假思索的翻译
德语
ohne nachzudenken
日语
考えずに
法语
sans réfléchir
英语
without thinking
不假思索的字意分解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jiǎ
1:(形声。从人,叚(jiǎ)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同本义(跟“真”相反)。
3:代理,非正式。
4: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5:租赁;雇佣。
6:凭借。
7:授予;给予。
8:宽容;宽饶。
9:赞美,表彰。
10:假设,如果。
11:暂且;权宜。
12:凭借。
13:当。
jià
1:休假。
xiá
1:远。
1:(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同本义。
3:思慕;想念。
4:悲伤,哀愁。
5: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6:特指创作的构思。
7:诉讼
8:诗体的一种。
9: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10:用于句中,无实义。
sāi
1:多胡须的样子
suǒ
1:(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3:法度。
4:中国古地名 。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秦末刘邦与项羽战于京、索之间的索,即此地。
5:索县 。中国汉代建立的县,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属武陵郡,顺帝时更名汉寿。今为湖南汉寿县。
6:搜索。
7:寻求;探索。
8:挑选。
9:求取,讨取。
10:须,应,得。
11:捻绳使紧。
12:独自,孤单。
13:涕泪流出貌。
14:索性;干脆。
15:尽;空。
16:古时民间计量单位,十丈为一索。

不假思索,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jiǎ sī suǒ)。abcd式组合,不假思索意思是:形容做事或回答问题迅速,不经过思考就做出反应,通常表示反应快或习惯成自然。 强调反应的迅速和本能,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快速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