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学之士 jì xué zhī shì

abcd式
拼音jì xué zhī shì
注音ㄐㄧˋㄒㄩㄝˊㄓㄕˋ
繁体績學之士
感情褒义
近义词
反义词
绩学之士的解释
指那些专心致志于学问研究的人,常用来形容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者。
出处

1.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磨弗以勤政者。”

2.

出自《论语·泰伯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后世用来泛指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
寓意
强调对学问的专注和追求,鼓励人们在学术上不断进取。
列子

1.

图书馆里总是能看到一些绩学之士,他们在安静地阅读和研究。

2.

这位教授被称为绩学之士,因为他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卓越。

3.

尽管年纪大了,他依然保持着绩学之士的精神,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4.

在学术研讨会上,绩学之士们热烈讨论,碰撞出许多新思想。

5.

她被誉为绩学之士,因为她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6.

~,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

绩学之士的翻译
德语
Gelehrter
日语
学者
法语
érudit
英语
scholar
绩学之士的字意分解
1: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2:成就;功业。
3:下裳。
xué
1:(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同本义。
3:模仿。
4:讲述,说。
5:讲学。
6: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7:学问。
8: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zhī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3: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6:又。
7: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8:的。
9: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10: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1: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shì
1:(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2:同本义。
3:将领。
4:兵士;武士。
5: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6: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7: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8:先秦时期贵族的最低等级,位次于大夫。
9:古代四民之一。指农工商以外学道艺、习武勇的人。或称“士民”以区别于“庶民”。
10:知识分子的通称。
11:古代诸侯士大夫对天子的自称。
12: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
13:又如志士、勇士、谋士、医士。
14:作官

绩学之士,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jì xué zhī shì)。abcd式组合,绩学之士意思是:指那些专心致志于学问研究的人,常用来形容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者。 强调对学问的专注和追求,鼓励人们在学术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