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不烦的解释
形容说话简洁明了,不啰嗦。
出处
1.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2.
《论语·卫灵公》:'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后演变为要言不烦。寓意
强调沟通效率和表达的清晰度,倡导简洁的交流方式。
列子
1.
老师要求学生要言不烦地回答问题。2.
在会议上,他要言不烦地汇报了项目进展。3.
朋友聊天时,她总是要言不烦,令人印象深刻。4.
他在演讲中要言不烦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5.
阅读报告时,他喜欢要言不烦的总结。6.
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百读不厌! ★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要言不烦的翻译
德语
knapp und präzise
日语
簡潔にして要領を得る
法语
concis et précis
英语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要言不烦的字意分解
yāo
1:(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腰”的古字。
3:约请;邀请。
4: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5:(jiǎo)。探求;求取。
6:拦阻;截击。
7:(yuē)。胁迫。
8:姓。
yào
1:要点,纲要。
2:计数的簿书。
3:权柄。
4: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5:总要。
6:
7:重要,重大。
8:简要。
9:地位显要。
10:想要,希望。
11:使;让;叫。
12:表示比较;估计。
13: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14:姓。
yán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3:议论,谈论。
4:记载。
5:问。
6:告知;告诉。
7:陈述;叙述。
8: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9:说明。
10: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11:言论;见解;意见。
12:言辞;辞令;辞章。
13:政令;号令。
14:誓言;盟辞;约言。
15:建议;主意;计策。
16:学说;主张。
17: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18: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19:著作。
20: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21:姓。
b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4:古疑问词。
5:用来调整音节。
6:大。
7: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fán
1:(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2:烦躁,烦闷。
3:烦琐;繁多。
4:乱;纠缠。
5:相烦;烦劳。
6:搅扰;烦扰。

要言不烦,一般汉语成语,读音是(yào yán bù fán)。abac式组合,要言不烦意思是:形容说话简洁明了,不啰嗦。 强调沟通效率和表达的清晰度,倡导简洁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