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末支离的解释
形容事物破碎零散,毫无条理或结构。
出处
1.
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2.
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形容促织(蟋蟀)被捕捉后的状态。寓意
提醒人们要保持条理和结构,避免混乱和破碎。
列子
1.
地震过后,村庄的房屋变得肤末支离,令人痛心。2.
这份报告写得肤末支离,毫无逻辑可言。3.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原本和睦的家庭变得肤末支离。4.
他的思路总是肤末支离,让人难以理解。5.
一场大雨后,公园里的花坛变得肤末支离。6.
这是我的~的看法,希望能得以重视。肤末支离的翻译
德语
fragmentiert und unorganisiert
日语
断片的かつ無秩序
法语
fragmenté et désorganisé
英语
fragmented and disorganized
肤末支离的字意分解
fū
1:(形声。从肉,盧省声。本义:人的皮肤)。
2:同本义。
3:某些像皮层那样的东西。
4:古代用于祭祀或供食用的肉类。
5:外表。
6:(fǔ)。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7:浅薄。
8:大。
9:肥美,美。
mò
1:(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2:同本义。
3:泛指物的末端、末尾。
4: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
5: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6:末期;晚年。
7:细的粉末。
8: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
9:卑微。
10:低级。
11:微不足道。
12:细,小。
13:肤浅。
14:抹拭。
15:姓。
zhī
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同本义。
3:枝条
4:分支。
5:支流。
6:祖宗支系。
7: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8:地支的简称。
9:
10:支撑。
11:支开,支派。
12:分,分散。
13:姓。
lí
1:(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同本义。
3: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4:八卦之一,象征火。
5: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6: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7:山棃。
8:香草。
9: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10: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
11:假借为“罹”。遭受。
12:割取。
13:断绝;判别。
14:违背,背离。
15:距离;相距。
16:又。
17:罗列,陈列。
18:经历。
19:附丽,附着。
20:二,两;双。
21:又。
22:成双,成对。
23:姓。

肤末支离,生僻汉语成语,读音是(fū mò zhī lí)。abcd式组合,肤末支离意思是:形容事物破碎零散,毫无条理或结构。 提醒人们要保持条理和结构,避免混乱和破碎。